關於藏傳佛教之......

2012年8月9日 星期四

【好書推薦】空行母 Traveller in Space ─ 性別、身份定位,以及藏傳佛教(續5)


引用網址:http://books.enlighten.org.tw/bookdetail.aspx?kind=2&bkid=319

空行母 Traveller in Space ─ 性別、身份定位,以及藏傳佛教


節錄本書摘要:
蕭也強調,在古老文獻中看得到以女性為中心的言論:「女性不需要採取任何特別措施來獲得男人的認可」, 她們是「機敏又堅強不屈的」, 而且並未「被描述為被動的或受害的性對象」。 蕭主要認為,在古老時期的坦特羅傳承中女性是男性平等的夥伴。此外,巴特查里亞(Bhattacharyya)更進一步主張,雖然現代坦特羅是由男性主宰,但「有理由相信它曾經是屬於女性的。」 (粗體字為作者本人之強調)他的觀點如下:
女性在宗教生活中扮演主要的角色、她們被聯想成母神、歸屬於女性的各種概念和關係被象徵化……堅持將對性交及女性器官的崇拜視為所有幸福的唯一處所、女性扮演祭司的角色、將至尊者視為女性原則等等,以上這些現象必定有其社會基礎。

就印度的坦特羅傳承而言,上述觀點的可能性是很高的,因為非佛教坦特羅信徒總是象徵性地將女性視為動態、男性視為靜態的;這與後來藏傳坦特羅佛教的觀點完全相反。因此,我們可以採納巴拉帝(Bharati)在他關於坦特羅的著作中所陳述的觀點,而推論印度的女性被概念化為動態的象徵,是因為當地的社會對她持有不同的歷史觀念。關於那些把女性視為動態象徵的印度人,他寫道:「似乎可能的是,母系環境造成了那些國家的興盛(東面是孟加拉,西面是烏仗那〔譯註:Oddiyana,又譯作「烏地亞那」等,古印度國名,位於現今巴基斯坦境內〕,傳說中後者與一個類似亞馬遜的部落有關聯),也間接地使女性被視為動態的象徵。」 甚至在今天的部族團體中,有一些證據無疑地顯示出許多與崇拜女性生殖器官—即女性外陰(yoni) —有關的傳統與母系繼嗣習俗和母系婚姻是並存的。
在西藏,以母系或母族系統為主的社會結構可能很久以前曾經存在過。這意味著因為它們可能出現在坦特羅佛教統治西藏前,因此那些視女性為動態象徵的思想,在藏傳佛教反轉象徵(reverse symbolism)出現前可能就已經存在了。中國隋唐朝代的史冊記載著一些證據,可以支持以下的觀點:女性在社會中的權力被承認是有效的,且遵循著一種獨特的傳統規則模式。史冊記載了至少三個「女人國」,它們位於後來被稱為西藏的地區。其中之一為女國(Nu Kuo),位於西藏北部的蔥嶺。這個「王國」擁有一萬戶家庭,並生產銅。它的女王據說住在一棟九層樓的房子中,擁有數百名女性侍從,並且與「一位小女王」 聯合治理。據說女性「不尊重她們的丈夫」 ,每當一位女王死亡時,有兩位女人會從她的宗族中被選出來繼承她。中國的記載也顯示,在每個新年,男人或猴子會被獻祭,獻祭後會舉行一個占卜儀式,經由檢驗野雞的內臟以確定一個豐年的可能性。女國的王國顯然為西藏朝廷所知,直至西元586年,也就是坦特羅佛教被確立為西藏國教之前三百年。
待續.....

0 意見: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

 
Cheap Web Hosting | Top Web Hosts | Great HTML Templates from easytemplat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