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5/07/17 08:00
(真心新聞網採訪組台北報導)累巴仁波切是如何精進修行苦行的? 在《 佛所行處─道果心印加持海」1文中提及「同時他也過午不食,夜不倒單,持戒十分精嚴。當然他是一位真正的比丘,因此他僅著三衣,身無長物,一切均依律儀而行,具有最完美的道德行為。」
普遍對於精進修行的想法,認為要日中一食,夜晚不倒單,才是精進,但根據 平實導師所著優婆塞戒經講記〈發願品〉所述,真正的苦行叫作心不放逸,世間苦行只要勞苦身體就行了,心不放逸才是真的苦行,繫念於佛而長時間保持一心不亂,心不放逸才是真正的苦行,不是在身上修苦行,否則拖車的牛馬亦為苦行聖者;真正於佛法上心不放逸就可以離開身惡業、口惡業、意惡業。由於不放逸的緣故,所以常常可以為眾生作大利益。為眾生作利益的事情有大、有小,蓋一個房子送給眾生,那是小利益,因為他大不了住個五十年房子也就壞了、色身也就壞了,這種大利益只有一世。若是你度他在大乘法中悟了,這才是真正的大利益,不但得到聲聞初果,而且還證得法界的實相,這個智慧種子在他心裡面,未來無量世都得到了受用。即使被度的人不能證得如來藏,但是斷我見、斷了三縛結成就須陀洹後,最多不過七次的人天往返,也可以成為人天應供。何況是度眾生證得法界實相呢,怎麼不是大利益?能讓人成就聲聞初果是人間最大的利益;幫助眾生證得法界實相,那利益可就更大了;所以要常為眾生作大利益。2顯然累巴仁波切只是在修身體的苦行,而非修三乘菩提的精進行。
典型的藏密大師的修行故事,都是要受到上師的磨難對待,累巴仁波切也不例外,文中提到「...「把這個來自噶的骯髒和尚丟出去!」...「把這個襤褸的和尚丟出去!」在眾目睽睽之下這種的事,一共發生了五次之多。.....累巴仁波切就是如此不間斷地提醒自己生起信心:上師就是覺者的清淨見和清淨觀。不過,累巴仁波切仍多次地在眾人面前受辱,然後被拋出去,最後他感到實在非常的沮喪和煩惱,因他為了求法而從遠方來,受了很多委屈,卻無法得到上師的教法。然而,他仍視上師──欽哲仁波切與佛陀無二無別…...」
累巴仁波切對於被如此不堪的款待,他的上師欽哲仁波切給他屈辱,原因在於「自己實在太貧困、毫無資產,以致無法供養上師。」,欽哲仁波切是因為他太窮不願教導他,並且還為他取了個外號「襤褸者」, 我們就依照平實導師所著《優婆塞戒經講記》對於實義菩薩的其中幾個條件來對照累巴仁波切所拜的上師是否為真善知善?
實義菩薩的第十五個條件是:願為眾生趨走給使,令彼安隱歡娛受樂,為他受苦心不生悔。這是說,要願意為了眾生的利益而親近眾生,並為他們奔走,供給他們所需的財物,宣說他們修行所需的法義,乃至供眾生使喚,當眾生希望你為他們作事的時候,你能幫忙他們,讓眾生可以安隱。安,就是心得安止;隱,就是不會曝露在外而讓人攻擊;這就是安隱。不但如此,還要能使眾生獲得歡娛而喜愛世間樂乃至法樂。這樣為眾生受苦,心中始終不生後悔之心。
實義菩薩第二十一個條件:「於怨親中其心無二,施時平等、捨身亦爾,知無常相、不惜身命,以四攝法攝取眾生,知世諦故隨眾生語。」(《優婆塞戒經》卷2)這是在說:於怨親中其心無二,施時平等、捨身亦爾。實義菩薩在修集慈悲的時候,對怨家還有親屬要其心無二,平等而修慈悲;當布施佛法、布施財物的時候,都以平等心來布施。乃至在為眾生捨身的時候,都不會說:「這是怨家仇人,我不願為他捨身。」能夠這樣作就是實義菩薩。
實義菩薩第二十九個條件是在說:所有伎藝,欲令人學;見學勝己,生歡喜心。這是說,不管你什麼樣的伎藝,都希望別人能從你這邊學習成功。世間人的想法是不管什麼一定都要留一手,但是 平實導師弘法以來從來不這麼作,正覺的親教師也從來不會這樣作;都不會留一手,除非是 佛所交代不可說的密意與現觀,這是要自己去親證才行的。
實義菩薩第三十個條件是:不念自利,常念利他,身口意業所作諸善,終不自為,恒為他人3。
正覺教育基金會採訪組
轉載自正覺教育基金會全球資訊網http://foundation.enlighten.org.tw/trueheart/392
1:本文資料來源:
密乘心要(四)《佛所行處─道果心印加持海》黃英傑 編著
0 意見: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